本報伊寧訊(通訊員 伊組軒)清晨的陽光灑在“伊犁藍”的院墻上,幾位老人圍坐在冒了新芽的葡萄架下,院角的鮮花盆景開得正艷,手捧熱氣騰騰的奶茶,聊著家常……近日,走進新疆伊犁州改造后的傳統院落,濃濃煙火氣在此交織。
近些年來,隨著鄉村旅游越來越火,“面子光鮮、里子薄弱”問題逐漸顯現,伊犁州發揮黨組織作用,推動“院屋改造工程”,通過提升硬件、優化軟件、發展業態破解瓶頸,帶動群眾利用房前屋后增收致富。
州縣鄉村四級黨員干部廣泛調研,鎖定自然資源和民俗資源兩大優勢,敲門問需,找到群眾反映強烈的“堵點病灶”:供排水、整體規劃、綠化亮化、公共停車場……統籌資金5.37億元,引入專業團隊提出改造計劃,立足不同縣情、民情制定差異化賽道,累計對11個縣市3.47余處傳統院落實施改造,完善水電管網、綠化景觀等基礎設施。傳統院落的“新生”,不僅是外觀的修繕,更是業態的激活。村黨組織牽頭,開發采摘園、露營基地、非遺工坊等業態,推出果干、果汁等深加工產品,引入農副產品加工企業400余個,打造文旅品牌510余個。
在伊寧市六星街,外地來的創業者開辦青年旅社,旺季房屋爆滿,還雇用了本地青年擔任店員。“在這里工作,既能學手藝,還能練普通話,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店員伊拉熱說。“我們整村打造文化旅游長廊,建成高品質民俗家訪點,融入少數民族風情和文化內涵,確保‘修舊如新、留住民俗’。”霍城縣惠遠鎮河巷村黨支部書記曾海濱介紹,最新打造的民宿體驗環線正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新路徑。
如今,這些院落已成為伊犁州文旅新名片,帶動周邊餐飲、交通等行業同步升溫。“沒想到自家院子能變成網紅打卡點,現在街坊鄰居都吃上了旅游飯!”特克斯縣阿克鐵熱克村村民阮思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