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縣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目標任務,著力加強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力促大學生村官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鍛煉成長、建功立業。
配備全面覆蓋,充實工作力量。根據貧困村實際和大學生村官特點、工作情況,采取“就近調整、自愿選擇”的方式,把2012年以來選聘到村任職的155名在崗大學生村官,全部調整到貧困村任職,與今年轉為事業干部的44名大學生村官簽訂了繼續留村任職協議。對22名今年新選聘的大學生村官,采取“排名選崗”的辦法,確定了任職貧困村名單,由大學生村官依據考錄的分數,由高到低、自主選擇,公開公正、陽光透明的分配到貧困村任職,實現了全縣17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編入駐村幫扶工作隊,開展工作,充實了精準扶貧的工作人員力量。
加強教育培訓,提升能力素質。實行鄉鎮包片領導、駐村干部和村黨組織書記共同聯系幫帶一名大學生村官的“3+1”聯系培養幫帶機制,使大學生村官在扶貧思路上有人引、扶貧方法上有人教、扶貧困難中有人幫。向大學生村官編發《精準扶貧20問》和《精準扶貧政策簡明讀本》等學習資料,以視頻會議集中講解、縣委黨校分鄉鎮舉辦培訓班、涉農部門專家進貧困村現場指導等形式開展了“1+17”方案、貧困戶評定、大數據采集錄入、小額貸款發放等精準扶貧重點工作的培訓,使大學生村官準確了解和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工作任務。建立了大學生村官QQ群、微信群,搭建了大學生村官思想交流、工作互動的平臺,方便了各位村官之間相互交流工作經驗、探討工作難題,確保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文件精神及時進行傳達學習,貫徹到村、落實到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進展情況及時準確地向上反饋,精準扶貧的典型經驗做法及時宣傳推廣。
明確職責任務,強化實踐鍛煉。為確保大學生村官到村工作下得去、有事干、干成事,在大學生村官承擔駐村幫扶工作隊工作任務的同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工作實踐鍛煉,安排大學生村官深入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專項調研,摸清貧困村的扶貧對象、貧困底數、貧困狀況、致貧原因,配合鄉村兩級完成貧困村、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和動態管理,完成大數據采集錄入上報工作,幫助村“兩委”班子研究制定村級發展規劃,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計劃,積極協調開展中藥材種植、經濟林果管護等實用技術、勞務技能、電子商務、法律知識等培訓,認真做好精準扶貧小額貸款的申請、公示、發放等工作,切實讓大學生村官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具體實踐中接受鍛煉、成長成才。
加強管理考評,促使履職盡責。嚴格落實大學生村官駐村工作制度,嚴肅駐村工作紀律,堅決杜絕隨意抽調使用大學生村官,建立了大學生村官“目標管理、考勤與請銷假、工作日志、信息報送、安全管理和違約解聘”等管理制度,先后多次采取明察暗訪、專項督查等形式對大學生村官到崗到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確保大學生村官履職盡責、發揮作用。實行大學生村官工作日志調閱制度,大學生村官把走訪貧困戶,完成精準扶貧工作內容、進度、成效等情況詳細記錄到工作日志上,做到“一日一記錄、一周一小結、一月一總結”。建立了由縣委組織部牽頭負責、鄉鎮黨委直接管理、村黨組織協助實施的大學生村官考核評價機制,每年按照20%的比例評選出一批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大學生村官進行表彰獎勵,優先推薦參加公務員、選調生招錄考試,在全縣大學生村官中樹立良好的工作導向。
發揮優勢特長,推進電商扶貧。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熟悉電腦、網絡和觀念新的有利優勢,支持和引導大學生村官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深入推進大學生村官農村電子商務扶貧行動。通過思想鼓勵、技術指導、知識培訓、政策支持,配備電腦、等措施,引導大學生村官依托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農村遠程教育站點等現有資源先后開辦網店139家,依托全縣355家“萬村千鄉”農家店開展網上代購、代銷,帶動農村致富帶頭人、農產品購銷大戶積極投身電子商務,探索出了農村電商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