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縣認真貫徹精準扶貧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精準聚焦民生,著力構建“四位一體”工作機制,提升了大學生村官做好精準扶貧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強化培訓“常充電”。注重拓寬豐富大學生村官知識面,采取集中培訓、專家講學、實踐鍛煉等形式,組織大學生村官認真學習精準扶貧工作相關知識,準確把握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促使他們學政策、拓思路、提能力。通過在縣電視臺、縣門戶網精準扶貧專欄,及時發布省市大學生村官服務精準扶貧先進事跡,建立大學生村官QQ群,定期邀請扶貧先進典型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題講座,通過面對面地介紹扶貧方法、傳授扶貧經驗,有針對性地將大學生村官培育為精準扶貧骨干力量。至目前,報道大學生村官服務精準扶貧先進事跡28人次,召開專題培訓12場(次),受訓人員86人。
二是摸底調查“底子清”。 按照“嚴格對象標準、規范識別程序、堅持公平公正、直接到戶到人”的原則,牢牢抓住民主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等關鍵環節,依照“五步識別法”,扎實開展建檔立卡工作,建立精準扶貧數據庫,全縣15個貧困村共排摸出貧困戶979戶,貧困人口3603人,做到了底數清、問題請、任務清、對策清、責任清。每一名大學生村官帶著責任,帶著情意,進村入戶“接地氣”,訪貧問苦,深入了解村民生活現狀,做到戶戶上門、人人見面。通過調查問卷、座談交流、實地查看等方式,逐戶進行摸底調查,確定扶貧對象并建檔立卡,為落實精準扶貧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奠定基礎。
三是分析原因“定規劃”。堅持有的放矢,緊扣致貧原因、貧困程度,因人而異分類施策。通過調查摸底,從因災、因病、因學、缺技術、缺勞力、缺發展資金等原因認真分析每戶貧困戶致貧的主要原因,確定了各村的脫貧目標和減貧時序,為制定精準扶貧工作規劃提供可靠依據,并且將規劃的內容和舉措具體細化到每村每家每戶,做到“一村一戶一策”,確保目標、思路、措施精準。2016年減貧0.44萬人,白新莊、姚洼、新窯、馬新莊、陶坡5個村實現脫貧;2017年減貧0.35萬人,宰相、青泥溝2個村實現脫貧;2018年減貧0.3萬人,西劉、楊安2個村脫貧。
四是創新理念“明思路”。充分利用大學生村官文化程度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富有創業干事的熱情和干勁等優點,最大程度發揮大學生村官在加快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高智商”作用,積極與縣商務局協商,舉辦大學生村官電商知識專題培訓8場(次),將其培養為“電商進村”的指導員,為貧困戶上門培訓電商經營知識和操作技術,向村民宣傳、培訓電商知識,鼓勵扶貧對象通過互聯網、微信等平臺開設網店銷售地方特產和商品。于家灣村探索建立了“黨總支+合作社+電商服務平臺+農戶”黨建引領產業富民發展模式,依托專業合作社建立了蔬菜質量檢測中心,建成了電商服務平臺,開辦了“崇信網店第一村”特色農產品實體網店,銷售瓜果蔬菜等農作物,蔬菜遠銷到陜西、新疆等地,去年10月份網店開辦以來,共簽單867份,實現銷售收入5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