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在基層鍛煉期間,能緊密結合自身情況,深入到所在村戶,根植于民,自勉自強,積極進取,不斷創新服務,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為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情下達,積極宣傳。結合各村實際,廣大大學生村官爭當黨的宣講人。通過印發宣傳手冊,利用農村大喇叭、村務公開欄、遠程網絡教育等方式,用“群眾語言”向黨員群眾宣傳計生、移民、新農保、農轉城等政策。使他們避免了因不懂政策而錯失所應享受的利民惠民服務,不僅有利于日常的生活生產,也使黨員群眾更容易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提升建設家園的積極性,助推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知識反哺,志愿服務。農村黨員常年處于一線基層,年齡結構大、知識更新水平低、理論素養不高,廣大大學生村官力針對農村黨員以上特點,做到先學、深學、透學,學教結合,幫助黨員干部群眾學習在新時期、新常態下黨建有關知識,真正與農民群眾交朋友、拉家常,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為使“農家書屋”更好的為群眾服務,讓書屋“活”起來,對書屋區域重新規劃擺放,書籍按內容分類,更加方便了群眾的閱讀。
信息公開,有效溝通。大學生村官利用其自身理論水平高、文字功底好、接觸基層群眾時間多的優勢,及時把上級對各項惠民政策執行的相關要求、經驗做法等傳達給黨員干部群眾。同時,把在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及時向上級推介,把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解決,搞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發揮信息上下溝通作用。
充分調研,化解矛盾。廣大大學生村官在工作中發揚務實作風,走村訪戶,廣征意見促發展。對村級組織和村民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并據此建立民情檔案。走進群眾家中,走向田間地頭,聽民意察民情,了解惠民政策落實情況,收集群眾對鄉村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建議,讓黨和政府及時聽到來自基層的聲音,架起聯系群眾的“連心橋”。與此同時,及時發現各類矛盾糾紛和事故隱患,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助推和諧鄉村、美滿家園建設。
?。ㄗ髡撸汉笔±ㄊ形M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