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沒笑出聲,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了!”今年是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60周年,在黃陂區大潭辦事處剛剛落幕的“推普”演講比賽中,村官熊志剛通過了對自己的檢驗,15分鐘的演講,沒有卡殼,發音標準,還獲得了二等獎。他欣慰地說,自己44年來第一次面對上百號人講普通話,這要感謝他的普通話老師——選調生顏慧和大學生村官王榮。
像熊志剛和顏慧、王榮這樣的師生檔,在大潭辦事處還有不少。在辦事處下屬的10個村里,共有42名熊志剛這樣土生土長的村官。5年來,村里陸續來過7名大學生村官,他們的到來,不僅讓這些當地干部有了工作上的幫手,還有了一群普通話老師。
近年來,村官們要想帶領村民致富,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招商引資、經驗交流、工作介紹等,不懂普通話屢屢鬧笑話,在與外界溝通中也常遇阻礙。“里子”有了,“面子”的缺失讓村官們感到,是時候該學習普通話了。
5年前,大學生村官首次出現在大潭辦事處,“雙語”師生檔出現并逐步變多。今年年初,機制真正形成,有計劃,有教材,每周開一次課。同時,幾位大學生村官也感到,在有些時候,掌握方言更易于與村民交流,便反過來拜這些當地干部為師,開始學習方言。
在我市文明城市建設過程中,新城區的推廣普通話工作成為薄弱環節之一。但是,大潭辦事處多數村官已經熟練掌握黃陂話和普通話,能夠使用“雙語”辦公。辦事處還規定,村官在工作會議、接待調研、外出交流時都必須使用普通話,而兩位大學生村官也掌握了用于基本交流的黃陂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