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農門”又回到農村,大學生村官——谷城縣冷集鎮彭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蔡富勇,在農村廣闊的天地間高唱“青春之歌”,使彭家河村迅速改變落后面貌,受到省委書記李鴻忠的肯定和鼓勵。“沒想到李書記在百忙之中給我回了信,這讓我感到無比激動和振奮。我一定不負期望,埋頭苦干,把彭家河村建設成為一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生態宜居新農村。我的夢想一定能實現!”8月2日,蔡富勇在2015年全省大學生村官崗前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的這番激情發言,源于省委書記李鴻忠的一封回信。
2011年,蔡富勇被評為全省“十佳大學生村官”,2013年被團中央、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還光榮當選為共青團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就在上周,他又作為全省唯一一名大學生村官代表,當選為全國青聯委員,赴京參加了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在去北京之前,蔡富勇懷著激動的心情,給省委書記李鴻忠寫了封信,匯報了自己七年的村官工作。
8月2日,蔡富勇收到李鴻忠書記回信。信中,李鴻忠書記真情流露。他說,40年前,自己也曾作為一名知青下鄉插隊,當過村官。當村官雖然付出很多,但收獲也很大。現在看來,在青年時期經受艱苦環境磨練,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確實非常重要。“蔡富勇的成長經歷充分證明,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廣闊天地中可以大有作為,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基層,增進與群眾的感情,而且能夠不斷提升本領,增長才干。只要堅持下去,將來一定會有更大作為。”李鴻忠書記希望全省的大學生村官和蔡富勇一樣,堅定理想信念,堅守自己的選擇,熱愛農村、扎根基層,心系群眾、服務群眾,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在實踐中建功立業、成長成才,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青春理想。
相關新聞:蔡富勇:重返“農門”的大學生
農家子弟辭去城里的工作,重返“農門”,把智慧與汗水揮灑在沃野田園。扎根農村7年,橫跨兩個鄉村,贏得百姓聲聲贊譽。他就是全省優秀大學生村官、谷城縣冷集鎮彭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蔡富勇。
8月2日,在2015年全省大學生村官崗前培訓班開班儀式上,回首7年的大學生村官之路,蔡富勇感慨地說:“雖然我也曾彷徨過、猶豫過、失落過,但我始終沒忘7年前立下的錚錚誓言,我以實際行動證明了,我是‘永久牌’的大學生村官。”
重返“農門”的大學生
2008年,蔡富勇辭去武漢金牛管業公司區域經理職務,通過湖北省選聘生招考,到谷城縣冷集鎮李洲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助理,成為我省首屆大學生村官中的一位。
一個農家子弟“鯉魚跳龍門”考進大學,畢業后離開城市又回到偏遠的鄉村。蔡富勇的這一選擇,讓村里人難以理解。“肯定又是來村里走走過場、鍍鍍金!”面對村民的好奇與猜疑,蔡富勇暗下決心,要用實際行動讓大家接納、認可。
很快,蔡富勇邁出第一步:用3個月的時間,走訪村里225戶人家,建立村里首份村民檔案。
為了盡快打開工作局面,蔡富勇還拿出在學校備考的勁頭,惡補做農村工作所欠缺的東西。他還堅持每天用半天時間跑農戶,利用包組工作機會,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兩個月下來,人瘦了一圈,但村里家家戶戶的情況蔡富勇都印在了腦子里。
村里文化建設處于原始狀態,能不能出資建設文化廣場、文化墻、文藝隊?蔡富勇向村委會提出建議。“你就是個敗家子,非要把村里的一點錢敗光才好。”蔡富勇沒想到,一番心血迎來的不是掌聲,而是責難。“誰反對,我就吃住在他家,給他講道理。同時,把新農村建設做得好的村支書請進來講課,把村干部帶出去觀摩,讓他們見識什么是沼氣池、馬桶。”蔡富勇說,幾番思想洗禮后,村里的文化建設進展十分順利。
村里環境好了,村民們有事無事都喜歡到村里來,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大學生村官。
建設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成立油菜制種專業合作社,解決困擾村民多年的出行難問題。屁股始終坐在群眾的板凳上,讓蔡富勇在大家面前漸漸有了威信。
2009年2月,蔡富勇以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2011年7月,蔡富勇被表彰為“湖北省首屆十佳大學生村官”。
強村富民帶頭人
3年村官工作期滿,在谷城縣小有名氣的蔡富勇有多個選擇。但最打動他的,卻是組織上推薦他競選冷集鎮最偏遠的彭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扎根李洲村3年,讓我具備了帶動村民致富的能力。彭家河村現在雖落后,但我有信心,不論是黨建,還是經濟發展,都將有大的起色。”競選大會上,蔡富勇的鄭重承諾贏得了村民的選票。
蔡富勇沒有辜負父老鄉親的深情厚望。修繕黨群服務中心,讓黨旗在村里高高飄揚;將所有村級事務放進入村路口的公開欄;四處“化緣”,修建3公里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
蔡富勇的“三板斧”,讓村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彭家河村。
在蔡富勇的帶領下,村油菜制種專業合作社很快組建起來。村里流轉1500畝土地,與湖北圣光種業公司合作發展訂單農業,去年優質油菜制種產量達到8.9萬斤,村集體收入達20萬元,一舉甩掉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
爭取土地整理和國家油菜基地項目,困擾鄉親們多年的灌溉用水、行路通車等問題得到了解決。
今年擴寬整修8公里水泥路,目前村民在家門口一招手就能夠坐上整潔的鄉村公交車。
短短4年間,彭家河村變成了一個人均年純收入12000元的中等發展村。
逐夢青春更精彩
李洲村和彭家河村同屬冷集鎮,一個富,一個窮。蔡富勇說:“彭家河村要追趕李洲村,必須引進項目。”
成立谷城大墨山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有了品牌,一只雞的售出價格可以翻番。
2013年春節,蔡富勇主動找到回鄉祭祖的深圳客商,在村里搞起了園林工程建設。目前,工程占地200畝,將種植香樟等樹種,吸納村里70%的勞動力。“未來,村里會結合園林工程、合作社以及大墨山上的紅蓮寺遺跡,開發鄉村一日游,讓彭家河村成為子胥新城的后花園。”蔡富勇自信滿滿地說。
與蔡富勇同一批選聘到谷城縣的有9名大學生村官,如今,只有他一人還堅守在村官崗位上。他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農村有我施展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舞臺,我將立志扎根農村,用青春和汗水,譜寫人生的壯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