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長勢良好的茶園,陳勇杰充滿喜悅 宋丹丹 攝
在陳勇杰的帶領下,全村已發展茶園面積6600畝 宋丹丹 攝
3月18日,海拔近1000米的湖北恩施市盛家壩鄉石門壩村,漫山遍野一排排茶苗在春風中抽出嫩芽,被村民們稱作“娃娃書記”的村支書陳勇杰望著今年新增的1000畝茶園長勢良好,臉上充滿喜悅。
盛家壩鄉干部向媒體介紹,生于80后的陳勇杰,2009年從湖北師范學院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盛家壩鄉當起了大學生村官,近幾年來帶領鄉親們發展茶葉產業脫貧致富。石門壩村目前已擁有茶園6600畝、茶廠17家,曾經“老少邊窮”的偏遠山村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種茶大村。
陳勇杰介紹,剛開始當村官是在盛家壩鄉的二館寨村,二館寨村山高地遠,住戶分散。他每天懷揣民情筆記,翻山越嶺、挨家挨戶了解民情、化解矛盾。看到村民田間勞作,他也會挽起袖子,跟著耕種。為讓鄉親們了解農村合作醫療,有時一天走30多公里山路逐戶宣傳動員,經常走得滿腳血泡。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基本都參加了農合,村民們也從中得到了實惠。村民們都說,“娃娃書記”肯吃苦,為民辦實事。
2011年8月,盛家壩鄉村級“兩委”集中換屆選舉,陳勇杰當選為石門壩村黨支部書記。石門壩村是盛家壩鄉最為偏遠的村落,經濟落后,村里一直沒有自己的規模產業。上任后陳勇杰思索著:如何才能使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的村民們盡快致富?
經過一番斟酌,陳勇杰邀請近10位農技專家來到該村,下田埂、上林地,共同探討如何打好產業結構調整的“翻身戰”。通過調研,專家們一致認為石門壩村適合種植茶葉。2012年末,陳勇杰帶領全村人大力發展茶葉種植。
水田改旱、新建溝渠、茶園整治……陳勇杰和村民們干的熱火朝天,2年時間,種茶面積已達6600余畝,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起了茶,畝產值6000余元。茶園發展起來了,陳勇杰就鼓勵村民開辦茶葉加工企業,提高茶葉生產附加值。
石門壩村女黨員胡必桃在陳勇杰的鼓勵和幫助下,辦起了1000平米的茶葉加工廠,目前像這樣的廠子該村有17家。自村的茶葉可以在村內全部消化,茶農們紛紛增收,昔日的貧困村子已然成茶園富村。
同時,陳勇杰還為村里爭取到包括公路擴建、房屋改造等在內1000多萬元的發展項目。盛家壩鄉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陳善元說,陳勇杰帶領村民修道路、建民居、種茶葉,解決了過去這里長存的出行困難、生活貧困等問題,讓一個落后村子一躍發展為全鄉經濟發展遙遙領先之村。
產業結構單一、致富渠道狹窄是困擾農村經濟發展瓶頸之一。如何沖出這個困境,拓展村民致富增收渠道?陳勇杰萌發自主創業的想法,為鄉親們當起產業發展“試驗員”。2011年,陳勇杰抓住盛家壩鄉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契機,籌資20萬元建立自己的水泥制品廠,專門生產供新農村房屋改造用的青瓦。
創業之初,陳勇杰雖遭遇各種困難,但通過不懈努力,陳勇杰的水泥制品廠越做越大,目前已是盛家壩鄉最大的空心磚生產廠房。2013年,水泥制品廠的銷售總額達100萬元,實現利潤20萬。陳勇杰說,下一步他計劃繼續擴大廠房面積,爭取更大的銷售市場。
2014年,陳勇杰計劃修建300平米養殖廠,進行山羊養殖,同時他設想在石門壩村組織成立山羊養殖合作社,帶動轄區村民致富。“我是在這里成大的,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帶動村里發展起來,現在最期望的就是能讓鄉親們越過越好"陳勇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