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縣結合少數民族地區實際,不斷拓寬思路,積極創新機制,大力推行以“強化教育、規范管理、注重幫扶、多崗鍛煉”為內容的工作模式,確保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學得到、干得好、待得住、流得動。
管理上多規范,確保大學生村官下得去。一是規范崗位管理。針對工作實際,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職責,要求大學生村官一律駐村工作,不得在服務期內隨意借調,確保大學生村官到崗履職。二是強化考核管理。采取三級管理模式,縣委組織部制定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辦法,并以月為單位,進行跟蹤管理,將其工作、學習、出勤、獎懲等情況作為服務期滿考核的重要依據;各鄉鎮黨委督促檢查大學生村官工作開展情況,從德、能、勤、績、廉方面進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村黨支部督促檢查大學生村官思想動態、工作實績、服務態度和工作改進等情況,將考核結果與選先評優、發展黨員等掛鉤,最大限度調動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積極性。
培養上多幫扶,確保大學生村官學得到。一是堅持“經常化”培訓。將大學生村官培訓納入全縣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計劃,組織舉辦各類學習培訓班8期,并先后選派17名大學生村官赴江蘇省華西村、夏河安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等觀摩學習。二是實行“手把手”幫帶。建立鄉鎮黨委書記、包村干部以及村支部書記幫帶機制,構建“三位一體”結對幫扶模式,竭力幫助解決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使大學生村官在工作方法上有人教、工作作風上有人帶、工作困難時有人幫。
使用上多搭臺,確保大學生村官干得好。一是提供實踐平臺“壓擔子”。根據大學生村官所學專業、工作特長,結合具體工作需求,引導大學生村官爭當農業技術員、民事調解員、文化宣傳員、工作聯絡員。二是提供創業平臺“引路子”。加大政策扶持,通過強化技術培訓,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簡化辦事程序等方法,扶持大學生村官積極創業。西倉鄉貢去乎村大學生村官寧懷周編制的《貢去乎村藏中藥材種植項目》順利通過了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的現場評審,該項目有望調整完善村組產業結構;瑪艾鎮瑪艾村大學生村官楊悅寧帶領群眾搭建蔬菜大棚和蘑菇人工栽培,建成價值近10萬元的蔬菜大棚1座,蘑菇菌棚1座,年內創收30000多元,加快了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步伐。
機制上多激勵,確保大學生村官待得住。一是政治上給前途。把大學生村官作為后備干部重點培養對象,鼓勵、支持和推薦工作能力強、實績突出、群眾威信高的大學生村官參加選舉進入“兩委”班子,在2013年村級換屆選舉中,有3名大學生村官通過換屆選舉擔任了村委會主任。二是經濟上給保障。統一參照試用期滿后的公務員工資水平套改工資,落實薪酬待遇,并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盡力解決了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上的顧慮,使他們能夠安心投入工作。
出路上多舉措,確保大學生村官流得動。一是“鼓勵考”。鼓勵大學生村官參加公務員、選調生等考試。2008年以來,共選聘46名大學生村官,目前,在職在崗的有16人,共流出10人,其中考錄為公務員的9人,被企業錄用1人。二是“順利轉”。將2008-2012年服務期滿通過考核的20名大學生村官,全部轉為了鄉鎮事業編制干部。三是“大膽用”。按照打造“干部基層培養鏈”的要求,堅持“人才到基層鍛煉,干部從一線選拔”的用人導向,先后有2名大學生村官被提任為鄉鎮副科級組織員。(甘肅省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