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太陽剛露頭,高君宇像往常一樣來到村委會,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高君宇今年24歲。一年前,她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畢業,應聘成為了北京市平谷區馬坊鎮二條街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
接到應聘通知,高君宇想:“如何度過三年的村官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進村以后,村黨總支書記李連江在與她交談中,像長者一樣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小高啊,理想不是空想,人生價值要在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中去實現。你既然來到農村,就要塌下心來,多和鄉親們接觸,只有和村民們親近了,他們才好意思找你辦事,你才能更好地為鄉親們服務,不枉三年的青春年華在農村度過!”
老支書的一番話,使高君宇深受啟發:“對,我絕不荒廢這三年的大好時光,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實踐中歷練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村官!”
明確了方向和目標,高君宇以實際行動實踐著自己的諾言。在試用期的頭三個月,她從村務文字材料整理錄入工作入手,加深對村情、村務的了解,為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村里的工作事無巨細,多而且雜。高君宇從繁瑣的小事做起,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所在。村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她不僅擔任會議的記錄工作,還幫助村黨支部和村支書撰寫整理上報的各方面材料;村里舉辦“民主日”,從撰寫村務工作報告、各種述職材料到會場布置,她全程參與;村婦聯、計生工作面廣、量大,她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村婦聯、計生干部完成各種申請、報告、制表和信息的報送工作;再比如,協助村社保干部進行新農合登記,幫助參加鎮里最美北京人宣講活動的村民修改演講稿,幫村民開介紹信、證明信等等,只要鄉親們有需要,她從不推辭,熱情相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她還積極參加區、鎮組織的手工編織、知識競賽、草莓產業發展創業和趣味運動會等培訓和活動,豐富充實自己的村官生活,用她自己的話說“抓住一切提高鍛煉自己機會,絕不能浪費大好的時光”。
最讓村干部滿意的是,高君宇主動為自己的工作“加碼”。也許是從小在農村里長大,高君宇對村里的鄉親們有著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她一有空閑時間,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與在村委會外邊休閑的大爺大媽、叔叔嬸嬸們嘮嘮家常、聊聊天,在與鄉親們的交談中,豐富自己的成長閱歷。
有幾次,她在與鄉親們聊天時,有人對村里的資金去向質疑,有人提出村里的福利待遇不透明,有人對村集體要辦的項目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等等。回到辦公室,高君宇反復地想,為啥出現這些問題呢?”經過反復地思考,她找到了癥結所在,即村委會雖然有嚴格的村民代表例會制度,但卻忽視了信息傳達效力,在與村民之間缺少一個有效的溝通的載體。只有讓村民了解更多的村務村情,才會更加支持村里的工作。
于是,她萌生了辦“村報”的念頭:“如果把全村的大事小情登在報紙上,全村300多戶,每家每戶一份,村民知曉率不就高了嗎!”今年春節過后,她向村黨總支書記李連江匯報了自己的想法,當即得到了村書記的支持。原來,村書記也思考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正想著解決的辦法呢。經村兩委班子研究,很快把辦村報的事定了下來。
高君宇主動請纓,攬下了辦村報的活兒,并表示自己不耽誤日常的工作。
她說到做到。為節省開支,她自學了排版軟件,從采訪、拍攝、寫稿到編稿、排版,再到發行,她一人身兼數職,并給村報起了一個接地氣的名字:黑板報。根據村兩委班子的決定,村報對開四版,每月出版一期,按片發放到戶。
今年3月底,第一期村報出版了。報紙發放到戶后,很快迎來一片贊揚聲:“誰誰干啥登得真詳細,以后有事再找干部,我可知道找誰了!”“這不是83歲的劉自明老人嗎,照片拍得真精神!”
今年3月份,第二期村報如期出版,又是一片贊揚聲:“以前總覺得村里的干部沒給咱老百姓辦啥事,現在通過報紙這么一登,嘿,辦的事還真不少!”“原來村里的公章、賬目和錢都在鎮里管著哪,這下咱就放心了!”“咋,克廣的兒子11號結婚啦,報紙要是不登,咱還真不知道!”
小小的一張報紙,很快成為了百姓了解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知曉村里的大事小情和展示村民精神風貌的重要窗口,村民通過報紙更加了解和支持村里的工作。
目前,村報已出版4期,每到發報日前后,村民就迫不及待去領報紙,全家人爭相傳閱,熱鬧非凡。
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鄉親們的肯定,高君宇更加堅定了辦好村報的信心,村里的干部和群眾稱贊說:“小高這孩子,既懂事又能干,將來定有大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