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又一只小羊降生了,在西和縣石堡鄉祁家村的標準化產育房里,村委會主任祁小會剛剛接下一只小羊,而祁家村黨支部副書記的大學生村官康智明正趕著100多只羊走在回合作社的路上。
要不是聽村民們介紹,誰也想不到一個剛從省政法學院畢業并通過組織考試錄用的大學生村官,進村后做了“羊倌”在為群眾牧羊。
原來,這一切都跟雙聯行動有關。
祁小會,祁家村村主任,老早就有養羊的打算,但苦于缺乏資金和養殖經驗,害怕風險,所以養殖的想法一直沒有實現。雙聯行動開展后,祁小會經常和省地礦局物業中心雙聯辦副主任、駐村聯絡員王建一起走訪群眾,開展摸底調查,謀劃產業結構,為村上和群眾尋找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徑。一個偶然的機會,祁小會向王建說出了自己養羊的想法,沒想到得到王建的大力支持,王健告訴他說:“其實,我也有個養羊的想法,但不同的是羊是給村民們養的,不知你愿意不愿意?”看到祁小會一臉迷惑,王健接著說:“就是要發揮你們村干部的引領帶頭作用,由我們雙聯單位幫助籌資、你們個人集資,在村上成立一家養羊專業合作社,帶領全村群眾發展畜牧養殖,共同致富……”一旁的大學生村官康智明聽后說:“多好的事情!祁主任,干!我支持你……”
就這樣,在雙聯聯絡員王建的鼓勵下,由省地礦局物業中心投入5萬元,大學生村官康智明和村主任祁小會自籌5萬元,于2012年秋建起了小尾寒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示范引領全村群眾發展畜牧養殖。截至目前,康智明和祁小會一道負責經營專業合作社,先后建成羊舍200平方米、草料間40.5平方米,養殖小尾寒羊100多只,累計為困難群眾發放羊羔50只。但是,由于合作社養殖規模較小,農戶分散養殖既不劃算也不利于養殖業的發展。所以,康智明和祁小會將分發給群眾的羊羔,以參股的形式又收回合作社進行集中養殖,年終分給群眾“紅利”,不但有效保證了群眾的養殖收益,而且直接壯大了合作社的養殖規模和全村畜牧養殖業的發展。
康智明也就在駐村擔任村支部副書記的道路上,由一名大學生村官變成了完完全全的“羊倌”,擔當起為所有以羊羔入股群眾義務養羊的責任。
在探索帶領村民致富的道路上,“辛苦著,也幸福著!”康智民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