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年輕人忙于繼續求學、考公務員、進社會謀職的路上。還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畢業后沒有急于參加各大招聘會,而是進入農村當起村官,扎根農村忙著創業,在基層中努力尋找自己的價值所在。本網記者帶你走近這樣一群年輕人,聽聽他們在村里的創業故事。
“985”高校研究生畢業回鄉當村官
從2011年10月開始,泗洪縣全面開展“三個集中”,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三個集中”,指的是土地集中流轉、項目集中建設、人口集中居住。人口集中后,老百姓居住的小區對綠化苗木的需求量將加大,上塘鎮墊湖村黨委副書記蔣海亮盯準了這一優勢,與四位村民合資300萬元成立了春暉苗木種植基地,四位村民是當地的種植大戶,出資金,蔣海亮出技術,基地主要種植銷售景觀苗木、果樹、花卉以及草坪等。
87年出生的蔣海亮,今年于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作物栽培學及耕作學專業剛畢業,研究生學歷。作為“985”高校選聘的大學生村官,今年7月被選聘到江蘇農村改革第一村——泗洪縣墊湖村,擔任墊湖村黨委副書記。讀研期間,隨老師去過隴南、西安、酒泉、青海、西藏一帶調查項目,“我是泗洪人,所學的農學類專業也是自己感興趣的,畢業前就有進入農村的打算,期望將所學的知識用上,家人也很支持我”,當問起為什么會選擇到這里做村官、忙創業,蔣海亮解釋道。
畢業后,蔣海亮仍與自己的老師保持緊密聯系,在苗木培植方面經常向老師請教。為了給村民一個直觀的認識,蔣海亮還策劃了一間苗木展示館,將一些盆栽、花卉集中展示。“我的宿舍就在展示館的樓上,買了20多本專業書,白天工作、晚上看書學習,在村里的日子還是挺充實的”,蔣海亮邊說,邊指了指樓上。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目前該合作社已有苗木栽培用地100余畝,種苗培育大棚10余畝,帶動當地多名留守婦女就業,人均月收入1200—1500元。未來5年,蔣海亮計劃發展景觀苗木基地500余畝,預計產值500萬元,可帶動當地就業人數100余人。后續計劃發展生態養殖、生態旅游、農家樂等一體的綜合經濟發展模式,走生態經濟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