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葉鵬牽牛到村民家幫助耕地。 劉進 攝)
“小葉,今天端午節,中午來我家吃粽子吧。”
“葉書記,多虧你幫忙,我家20只山羊賣了2萬多塊,端午就到俺家來過吧。”
“葉大哥,我家剛殺了羊,我媽讓我來請你去嘗嘗。”
農歷端午節這天,正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安陽鎮安陽口村波爾山羊養殖基地忙活的葉鵬被村里鄉親們“爭來搶去”。
這個看起來黑黑瘦瘦、毫不起眼的小伙子何許人也?為何這般“搶手”?2012年8月,葉鵬被選聘為安陽鎮安陽口村書記助理,2014年村“兩委”換屆,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別看小葉年紀不大,干的事可不少,為咱們村做的貢獻可大了。”四組村民張從舉告訴記者。
在與村黨支部書記艾春明的攀談中,記者了解到葉鵬在村工作3年多的詳細情況。“葉鵬年輕,有沖勁兒,村里的大事小事,事事沖在前面干。”艾春明說,葉鵬熱心幫助群眾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具體困難,很快和群眾打成一片,贏得了村“兩委”班子的信任。
安陽口是個貧困的小山村,山高地薄,村里80%的青壯年勞力都靠在外打工掙錢。怎樣改變村里貧窮落后的面貌,讓群眾在家門口致富?葉鵬經過反復考察論證,結合村上的山地優勢,決定發展波爾山羊和鄖巴黃牛的繁育養殖。他很快申請到大學生村官“揚帆計劃”,又多方籌資30余萬元,建起了標準化羊舍、牛圈,引進100頭種羊、30頭黃牛。為摸清波爾山羊和鄖巴黃牛的生活習性,他吃住在養殖場,和牛羊摸爬滾打在一起。同時,他還認真自學了牛羊飼養技術和疾病防治技術。村民們在葉鵬的帶動下,紛紛開始了牛、羊的生態養殖,先后建起標準化百頭以上規模羊場9個,發展養牛30頭以上大戶7個,小戶散養120余戶,全村存欄山羊達1萬余只,黃牛600多頭,村里人均收入提高了1200多元。
為促使牛羊養殖產業化、規模化,葉鵬成立了波爾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并擔任理事長,吸收養殖專業戶37家,社員達66人,每年對外調撥羔羊2000余只。從此,葉鵬就沒有閑下來的時候,只要養殖戶喊一聲,他都會撂下飯碗、爬出被窩,第一時間上門服務。2013年2月,葉鵬鉆研發明的山羊養殖的標準化圈舍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同年8月,葉鵬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大學生村官”,2014年、2015年被評為“最美鄖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