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云,“誰不說咱家鄉好”,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由于對家鄉熱土的眷戀,夢想著在故土上做一番事業,畢業于武漢大學經濟系的劉賢軍畢業后放棄了留在武漢的高薪機會,回到家鄉宜昌,成為了該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劉賢軍的這一舉動令家人不解,也令鄉親們不解。
劉賢軍自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村有一份特屬感情,他喜歡農村里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鳥語花香。這就是農村娃劉賢軍。
2012年,劉賢軍從武漢大學經濟系畢業,武漢大學作為全國名校,不愁找不著好的工作單位,當時也確實有許多好的單位找到了他,在工作一段時間后,由于他的吃苦耐勞和聰明,劉賢軍在工作中也干得得心應手。
但劉賢軍是個農村人,在他心里,始終有一個帶領家鄉的父老致富的夢。從小也吃盡了農村的“苦頭”所以,劉賢軍想通過自己的創業,為家鄉作出一點貢獻。
2013年,劉賢軍終于開啟了那個在他心底埋藏已久的“夢”:放棄在武漢的工作,參加了省委組織部“一村(社區)一名大學生”干部選聘,如愿回鄉當上了一名大學生村官,成為了村主任助理。
上任村官后的劉賢軍,做夢都沒有想到,基層工作的難度卻超出想象,鄉親們質疑的眼光和態度,一度給了他巨大的壓力。
立志要在農村闖出一番新天地的劉賢軍一邊了解村情民意;一邊默默地思索,怎么才能使人均收入6000元左右的村民們盡快地致富?
劉賢軍想到,村內森林覆蓋面積廣,有發展林下養殖的天然優勢,加之牛尾鄉有生態豬的養殖基礎,他萌發了發展林下養殖的創業想法。
心動不如心動。從2014年3月開始,劉賢軍帶領全村人大力培育樹苗,為發展林下養殖打好基礎。
2014年9月,劉賢軍和幾名村民在林地里發展起了林下生態養殖,前期共養了300只兔子和400只土雞。年底,羅禮富的第一批兔子和土雞還未正式出售,就被收購商全面預定完了,經濟收入達到了5萬余元。
劉賢軍的成功,讓村民嘗到了致富的甜頭,在劉賢軍的帶動下,勝利村幾乎家家都發展起了林下養殖,2015年全村農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900余元。在劉賢軍的帶動影響下,如今整個鄉鎮發展林下生態養殖的農戶也達到300余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