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夢想。”翻開大學生村官霍計武的日記本,這句話躍然眼前。
一句“夢想”,吸引萬千大學生奔赴農村,用泥土墊起知識的厚度,用汗水粘牢與群眾的感情,以無悔青春,贏得出彩人生。
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一項項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國家計劃,在荊楚大地轉化結出累累碩果。
從首都北京,到湖北鄉村;從北大碩士、軟件公司高薪員工,到月薪2500元的村主任助理。2012年8月,到武漢市江夏區金水辦事處武當村當村官的霍計武,一度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出彩,出名,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好好給村里辦點實事。”推進村務電子化,創辦彩色花生實驗種植基地,帶動村民種植經濟作物,霍計武工作樣樣出彩,獲省優秀大學生村官“創業之星”、武漢市“三農”經濟領軍人物等榮譽。
在恩施大山,85后村官陳勇杰,帶領鄉親修路、種茶、開農家樂,齊心協力摘掉石門壩村“全市倒數第一窮村”帽子,成為基層村官創業典型。
“大學生村官這股新鮮‘活水’,改善了農村干部隊伍結構,推動新農村建設。”省委組織部大學生村官工作負責人韓勇介紹,為鼓勵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我省持續推進“揚帆計劃”,6年來,安排省級創業資金1097萬元,資助項目701個,先后扶持799名大學生村官創業,帶動大批農民就業致富。
扎根基層干“事業”,省在崗大學生村官中,有近千人擔任村“兩委”干部。僅2014年全省村“兩委”換屆選舉中,有442人進了村“兩委”班子,57人擔任村“兩委”主職。
我省自2008年啟動大學生村官選聘工作以來,累計選聘村官10672人。截至2014年12月底,實際在崗4936人,通過暢通考試招錄、自主創業、另行擇業、學習深造等渠道,5736人實現有序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