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洪湖市沙口鎮左張村走訪,提起大學生村官曾德安,村民們個個豎起大拇指。
2012年8月,曾德安到村任職。當了解到村民們想致富卻不愿冒險、年復一年重復傳統的種養模式時,曾德安下定決心趟出一條不一樣的路。9月,曾德安跟父母借來1萬元,從山東壽光購回菠蘿玉米、韓國大蘿卜、迷你小黃瓜、黃秋葵等特色蔬菜種子,在自家責任田開始試種。
試驗引來眾多鄉親圍觀,也引來不少非議,但曾德安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成功。然而,由于經驗不足、管理不善、技術掌握不全,未達到理想效果。而在租賃地種植的10畝韓國大蘿卜,雖畝產萬斤,卻因行情不佳,僅收回成本,未賣出的3萬斤蘿卜免費送給了鄉親做泡菜。這一舉動獲得鄉親們普遍好評,雖然沒賺錢,但積累了經驗,贏得了信任。
經過一年摸索和大量調查分析,曾德安最終選擇了棉花田套養土雞模式。他先是采購1000只雞苗,在自家漁池埂上放養。經過規范飼養和嚴格防疫,確保了小雞存活率,加之市場行情不錯,一年下來,凈賺2.8萬元。
曾德安信心倍增,他又籌資6萬元,擴大規模,飼養土雞5000多只,另外帶動5戶村民一起養殖,使規模總量達到12000只。在此基礎上,曾德安牽頭組建了生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并與其它養雞合作社聯合,增強了抵抗風險的能力。目前土雞已經可以出籠,每只土雞可賺20元,養殖戶平均每戶可增加收入2萬元。一條以“棉花+土雞”為種養模式和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為經營方式的致富之路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