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典型的90后新黨員,中央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戴勁在2014年一畢業就來到北京懷柔區寶山鎮四道河村擔任大學生村官。兩年多的時間里,他用行動將自己的專業用到了農村,并且為村里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氣象。
初到村里的時候,看到有農民喂養不添加任何飼料激素的柴雞,戴勁似乎看到了村里發展的一條路。很快他和同事們就開始著手深入調研,了解寶山鎮特色農產品,建立了“寶山尋寶”的微信公眾號,設計出了村民自主的品牌和包裝,將這些無添加的禽類和營養價值很高的柴雞蛋進行推廣銷售。一年下來,戴勁他們就幫助農戶直接增收達到5.8萬元。
2015年,戴勁和三個同事拿出自己的積蓄承包了兩棟溫室大棚,又在政府扶持下,通過找合作商等方式引進了價值20余萬元的多肉植物。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兩間溫室大棚目前已栽植多肉植物10000余株,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10名,創收近15萬元。今年,他的團隊又開始著手試驗農村配菜銷售,將棚內優質蔬菜通過網店銷售給全國客戶,為銷售寶山鎮優質蔬菜找到了新的模式。
從著手“寶山尋寶”大學生服務平臺,到注冊成立“ 寶山尋寶 科技有限公司”,他們用“互聯網+”的方式克服了寶山鎮山區路遠的不利因素,更好地宣傳了寶山,帶動了農民增收。“這幾年村官當下來,感觸特別深,我覺得自己在農村的生活要比我的同齡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心態上也更加成熟。最重要的是我摒棄了以前的浮夸,學會了腳踏實地地工作。”戴勁感慨道。